台灣的政客越來越像藝人、網紅,只不過多數是長相較為抱歉的諧星。而那些以政治新聞掛帥、佔大篇幅的電視台新聞,就越來越像是浮誇的綜藝節目,live宛如真人實境秀,記者偶爾也要串場搞笑搶鏡。政論節目就好比廉價粗糙的談話性節目,邀一堆所謂的C咖、D咖等通告咖,聊些沒多少人感興趣的事,卻仍自嗨的要命。
看看現今多數政客,成天正經事不做,選舉也不提政見,就會拼命開直播、尬網紅,什麼管長、阿噶、阿滴、禮科太太 …全上遍,極盡搞笑庸俗、綜藝化,只為衝網路聲量、點閱率,好像這些就可以化成一張張選票。
台灣的政客越來越像藝人、網紅,只不過多數是長相較為抱歉的諧星。而那些以政治新聞掛帥、佔大篇幅的電視台新聞,就越來越像是浮誇的綜藝節目,live宛如真人實境秀,記者偶爾也要串場搞笑搶鏡。政論節目就好比廉價粗糙的談話性節目,邀一堆所謂的C咖、D咖等通告咖,聊些沒多少人感興趣的事,卻仍自嗨的要命。
看看現今多數政客,成天正經事不做,選舉也不提政見,就會拼命開直播、尬網紅,什麼管長、阿噶、阿滴、禮科太太 …全上遍,極盡搞笑庸俗、綜藝化,只為衝網路聲量、點閱率,好像這些就可以化成一張張選票。
[你看的新聞 是真新聞還是假新聞 莫以打假新聞之名 箝制言論自由]
若以新聞事件真偽作為「假新聞」的判斷與定義,那我必須承認,過去我寫過不少「假新聞」,且多數新聞資料來源,以公部門或企業團體等提供居多。
「你從那認識一個人-我看蔣月惠現象」
網路便利、媒體氾濫的今日,要做個正常人難,做個聖人簡直是不可能。若是德蕾莎修女、達賴喇嘛、教宗聖方濟…在今日的台灣爆紅,相信,也難逃媒體、廣大網友嚴厲檢驗、批判,不用三日,就有可能由紅翻黑、打落人間。
以台灣媒體向來喜好挖瘡疤、打爛戰,政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攻訐惡鬥、網友毫無節制的批判詆毀,任何妖魔鬼怪都勢必現形,任何爭議性人物都勢必傷痕累累,即便是形象良好、品行兼優之士,也難以全身而退。
只是媒體、政黨的標準,常因人、因時、因事件而異, 經常是黑白混淆、是非顛倒錯亂,今天這人貪汙殺人是罪大惡極,明日他人則情有可原。昨天叫土地正義,今日則是地方發展需要。
完全沒有一致標準,人治高過法治與規範。難怪台灣一直無法建立正確價值觀,如此下去,注定走向墮落與衰敗。
要怎麼去認識一個人呢?我只能說,盡可能不要從媒體口中去認識一個人,還有盡可能蒐集各方資料去觀察一個人,切莫太早對一個人妄下定論,或是有先入為主偏見。當然你也可以各取所需,相信你所相信的,畢竟,沒有人是絕對的完美。
昨天在旗津拍的照片,都是用舊型Sony手機拍的。我常跟朋友說,要把一處風景給拍「好」是很容易,特別是在攝影器材齊備、攝影技巧資訊充沛、科技先進的今日,就算自己拍不出來,Google一下也一堆。
今天跟幾名好友相約前往位於大樹舊鐵橋附近的「1300」參觀並餐聚。由負責人,也是陶瓷藝術家沈亨榮先生,親自接待並導覽解說,讓我們大飽眼福與口福,沉浸在這一場豐富的藝術饗宴。
我曾在南部多所私立大學兼課,我調查過,在某校全系甲乙兩班120名學生中,有八成以上學生是助學貸款,同樣有非常高比例打工,多數來自偏鄉窮縣勞工、農民家庭。
在過去聯考年代,這樣背景的學生,要念大學是多麼不容易,而如今大學氾濫的年代,念大學卻成為出社會基本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