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隨候鳥的腳步去旅行》最終回:墜落山谷間的飛碟-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

    我對中國福建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因為我父親是來自福建,而我是第二代移民。雖然福建離台灣很近,但我卻從未曾到過福建。父親對家鄉一直有著很深的思念,這可從我的名字典故得知,我的名字建寧」其實就是為了紀念家鄉而取的,因為我的祖籍是福建省壽寧縣,分別以福建的「建」、壽寧的「寧」作為名字,以此紀念家鄉。幸好父親當初沒有取福建的「福」、壽寧的「壽」,否則今天我的名字就可能叫做李福壽了。

 

 

    父親回過老家幾次,我沒有機會陪同,後來他唯一的弟弟走了,父親也就不曾再回去了。父親常跟我們談及老家的種種:像是路是坑坑洞洞的泥巴路、房子的牆也是泥巴塗上的、老家的人們多數穿著藍色勞動服、家裡都飼養著雞鴨、空地栽種著菜,每個人的臉上都佈滿些滄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那是個貧窮的農村,以往我只能憑空想像著,來到了土樓終於親眼看到了父親所描述的情景。

 

    雖然我到過中國很多次,卻始終沒機會踏上福建的土地,這一次K要去鼓浪嶼,我便建議他將土樓列入行程,我也順道了解小三通模式,以後有機會再自行回家鄉看看。K在網路上訂好包車與司機,我們一早在廈門搭程包車前往漳州市南靖縣的土樓群,車程約三個小時。福建的土樓群多數是要門票的,且費用頗高,而我們所付的車資內就包含了門票在內,原以為是司機會幫我們買,沒想到一路上都是靠關係通關或偷渡。來到第一個土樓群,司機要我們爬上一處觀景台鳥瞰整個土樓美景,我的媽呀,那數百個山野階梯真是要我的命,不過登上觀景台後土樓美景真是一覽無遺,盡收眼底,像一座座的飛碟墜落山谷裡,一切辛苦都是值得。隨後我們也進入土樓群中,近距離的欣賞這土樓的建築特色以及裡頭人們的生活。

 

 

 

    據了解福建的土樓總數約有三千餘座,都是利用當地的出產的黃土與杉木建築而成是一具有群居和防衛功能的大型樓房,外形就如飛碟般,不過土樓不僅有圓形的還有方的,甚至有其他形狀,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山區,而我們此次參觀的是以閩南人為主的漳州南靖獻土樓。土樓樓高約有35層,每棟大小不一,多數佔地約200平方米,內居住多達數百人,有的土樓內擁有的房間多達三百多間,多數為同一家族所共同居住有些甚至有數百年歷史。

 

 

    土樓的外牆相當厚實約有13公尺厚,因此相當的堅固,在過去,一樓通常飼養雞鴨豬隻,二樓用來屯糧積水,遇到有強盜或外人攻擊,大門一關足以抵禦外敵好一陣子。其特殊建築特性,在大熱天的時後可以防止熱氣進入,冬天又可以抵禦寒風,整個土樓自然形成一個冬暖夏涼的空調機。遇到雨季或較溼熱氣候土牆能吸收水份,調節溼氣樓外牆腳大多是用大卵石堆砌而成可以預防牆腳被挖開,更顯堅固。

    福建土樓是在2008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共有46處之多,包括初溪土樓群、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洪坑土樓群等等。從此福建土樓知名度大增,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到訪,雖然給貧困的偏遠村落帶來就業與商機,卻也打亂了當地人們原本的生活,當地政府為了因應大量遊客湧入,還特別建造新穎的遊客服務中心,大型藝文表演空間等,攤販也跟著多了起來,現代化的建築與土樓並立,讓我感到有些突兀。

    土樓除了實用與防禦的性質外,也有美學的藝術內涵。田螺坑土樓群就運用了方樓與圓樓的特色,由高處向下看好像是[四菜一湯]+筷架。洪坑土樓群的奎聚樓就像是土樓的[布達拉宮]一樣的狀闊與美麗。

 此行我們也順道去參觀了福建有名的長壽村塔下」,塔下村又被稱為土樓故里最早的土樓福興樓建於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當地居民多數姓張,至今共建有土樓42

塔下位於兩座山環抱的峽谷中,有一條水色澄碧的溪水流過,居民沿著溪水兩側,建造了一座座土樓。S形的溪流,從村中穿過兩頭各自矗立著一座大圓形土樓高處遠眺就像太極裏的兩條魚。來到這時間似乎是靜止的,我仿佛走進山水畫墨之中,稱它是人間仙境也不為過。2012/02/11李建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寂寞星球小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